書評02- 執行力的修練,策略成功的真正原因

陳建哲
May 26, 2021

--

《執行力的修練-與成功有約的四個實踐原則》

我目前的工作是做教育訓練與各式的培力工作坊,為了增加更多學習上的刺激,給學習者更多更深入的思考,我們會在工作坊內融入不一樣的書籍作為知識背景與理論基礎,因此,常常會讀一些與執行力、領導力、習慣養成等等的書籍。

說實在這類型的書籍讀久了之後,相信你也會跟我一樣進入一種「成功學黑洞」,這感覺有點像是突然開啟上帝視角,不斷的有「阿你不就好棒棒」、「會成功我隨便你啦」的想法冒出來。因為書中總是不斷談成功,不停的灌輸只要這樣做就能夠變得好棒棒。事實也如你所想,成功並不是看完書跟著做就可以。

如果真的是,我還不每天看爆。

成功學、領導學書籍都是好讀物,但「好」是建立在能夠改變認知,覺察自我的狀態,也就是說,這些書籍是可以改變你的情緒與行為的。

所以在看這類書籍,我的重點都會放在以下三項,來判斷這本書對我有沒有幫助:

  1. 案例介紹&說明
  2. 可以跟著做的完整架構&流程
  3. 新知的深度與廣度

這篇文章是書評,開始前還是要先給評價。

安排上具強烈持續觀看的吸引力,提供完整的四步驟架構跟架構下可用清晰的工具(表格…等)

我自己是意外的很喜歡!

比起那種淪為口號,告訴你What to do 的心靈書,本書更多的是教你策略規劃的How to do,如果你對於執行某些事情的策略規劃有興趣,這本書提供了一個不錯的框架,絕對有一讀的價值。

A. 執行力要能發揮的關鍵

本書作者群認為,經歷過試驗與錯誤的摸索演進而成的,才是真正有價值的研究。

所以作者找到研究機構,啟動了針對17個企業,1萬3千名員工的調查,更擴大調查,收集了1500件以上的團隊使用實務經驗,才誕生了這樣的一個架構。

執行力要能發揮的關鍵,其重點就在「紀律」,而且這四條紀律,可能是驅動團隊前進的突破性方法。

這也是本書的優勢之一,比起談執行力為何重要,此書把焦點放在如何做到的實際執行面。

看到這個架構,先不要覺得「殺毀,這個我也寫得出來。」

作者提到這個執行力的修練,整體有三個需要留意的點:

  1. 知易行難 : 紀律之所以有用是因為容易理解(最小行動),但要持續做,建構組織的肌肉與能力,才會看到真正的效益。
  2. 這場修練是反直覺的:目標愈多,能達成得愈少。每個章節你都可能會做些乍看之下沒道理,有違直覺的事情。
  3. 這場修煉猶如一套SOP流程:這四個修練環環相扣,你需要整套作業系統,才能發揮最大效益。

接下來,我們來談一下四個修練,分別在提醒你什麼。

好創意構想的數量絕對大於你的執行負荷力。

因此,你的第一個任務是,把所有心力放在能夠發揮最大影響的1~2個極重要目標上。

人天生擅於一次做一件事情,

一昧追求多工能力,反而減損了深入思考與創意思考的能力。

縮小聚焦的原因在於,使你能夠在日常生活的旋風中,集中心力達成極重要目標。

這邊提到了兩個新名詞,旋風極重要目標

用船來表示的話,旋風就是讓船浮著不沉極重要目標就是,到底這艘船要去哪,為什麼要飄在海上。

所以,如果花80%的時間來維持或改進旋風,這是非常合理的。畢竟讓船持續浮著是重要的。

但如果花100%時間在設法同時搞定所有旋風或改進績效,就會失焦。

因此,在這邊的重點是:花20%時間去做當下的WIG。

辨識WIG,千萬不要問自己什麼最重要。

A:服務品質最重要,他應該成為我們的WIG。

B:壓低成本才重要,不然公司怎麼賺錢。

C:員工認同才重要,員工是我們的衣食父母耶!

這樣的爭論只會造成彼此的分裂,洩氣的感覺會直接摧毀這次的會議。

應該這樣問自己,若其他部分保持目前的績效水準,哪一部分的改善能帶來最大的影響?

(在書中看到這段,真的覺得寫得太好了)

WIG逐漸浮現後,記得要給WIG一個終點線。

「在何時之前從X到Y」,根據你的WIG大小而定,可能是幾個禮拜甚至一年,但絕對不能是視情況而定

第一條紀律找到WIG,第二條的邏輯是:定義具有槓桿效益,而且能夠促成WIG的行動。

那領先指標跟落後指標,分別是什麼呢?

1.領先指標(Lead measures)

就目前的情況來看,達成此目標的可能性有多高。

2.落後指標(Lag measures)

評量你試圖達成的成果。

例如:績效、營收、獲利等等。

這邊舉兩個例子來說明:

  1. 汽車在路上拋錨是落後指標;定期維修與保養是領先指標。
  2. 當月營業額是落後指標;投放廣告,找到KOL來協助業配是領先指標。

領先指標可能是反直覺的

我在本書汲取到最大的養分就是此章節。

如你所想,幾乎所有人都把焦點關注在落後指標上,因為落後指標代表的是結果的成敗,而且相較領先指標,落後指標的數據更簡單明白。

這就像是幾乎所有單位都在講KPI,但我相信這些KPI,能夠好好達成成果的一定不多,因為大家過程都胡搞瞎搞,只要結果出來就好。

聚焦在領先指標,更多了「過程」的紀錄,減肥不是每天感覺自己少吃了點就會成功,而是必須知道我自己的熱量攝取,知道我該怎麼安排運動的課表,創造熱量赤字,理解以上的重要性,並加以實際衡量的人,才會實際減重。
落後指標有點像是後照鏡,只看著後照鏡開車,我想是會一直不斷地在震驚與意外之中執行很多事情。

前面設定好目標,和最能影響其達成的最大行動,第三項紀律的重點是:確保團隊內人人知道得分。

只了解落後跟領先指標的團隊,若沒有顯而易見且持續更新的計分表,將會在旋風導致的分心中被擊潰。

在這個地方,推薦大家三個設定記分板的重點:

1.表格大且清楚

記分板顯而易見,讓隊員看見。因為在這章提到記分板必須是有助於激勵團隊採取行動的,而不是為了擊潰隊員,使其幹勁消散。讓所有人都可以看到我們現在在幹嘛是最重要的。

2.可追蹤進度

記分板不是只有達成與否的Yes&No,而是要可以記錄進度,比如說哪個項目完成80%。不是no就停下腳步,而是知道自己走在哪裡與進度。

3.五秒法則

一見就懂的記分板,簡單易懂。

可以想想看,你去看運動比賽的時候。計分板上的資訊有什麼?得分,時間,第幾節…幾乎沒有幾項資訊!

記分板的最大目的是…獲得成就感

一個正在贏,正在朝勝利前進的團隊,不需要有人來提振士氣。

投入比不上樂在其中,比起參與激勵講座,接受各種刺激,全心全意地為了自己努力,當隊一直不斷卓越的完成目標才是真正長時間的成就感。

第四項紀律提到的是,要怎麼讓成員都可以全心全意的投入。

在這個過程,建立節奏是很重要的,有點像是近期很熱門的敏捷思維(Agile),不斷的回應變化,滾動式修正。

所以比起年度績效評量,把大目標切成小節點,更能夠幫助團隊進入狀況

因為年度的評量,你要為未能達成的大目標受到斥責,也無法做即時的調整,只能來年加油。

這對多數人來說相信都是更挫折的。

執行每週的WIG會議吧!時間短一些,確認彼此的步調,以更有紀律的方式貫徹執行。創造團隊的當責節奏。

在執行每週會議,既定的議程如下。

  1. 「上週承諾我要打給三個客戶,我做到了。但其中一位表示……」
  2. 「我們上週的落後指標沒有達成,領先指標的行動應該怎麼調整。」,「我們持續朝WIG前進中,而且因為一位好客戶的提議,我們接下來可以做出更好的行動。」
  3. 「我可以幫助你解決客戶的問題,我認識某人…」,「我會去找到建哲大大討論,帶回三個點子」

不斷對先前的承諾當責,且持續推進。目標不用大,但一定要做到當責。

每週承諾→領先指標→WIG

這樣的節奏將幫助你的團隊/個人,習慣於做出明確的策略與信諾。

只要能夠正確的分配旋風與WIG的時間比例,絕對可以更長時間的投入。

Photo by Andreas Klassen on Unsplash

本書我認為最受用的大觀念就是,這四個紀律是一套作業系統,一步步的安裝就可以有效提升我們的執行力。而且執行力絕對不是一種情緒,而是一種被建構起來的習慣

這四個流程不只是一個執行力的方針,更是一套紀律,只要做出最大努力,旅途的終點將是值得成員共同歡慶的。

若有如何在組織中推動,或如何在學生團隊中建構此作業系統,歡迎來信!

若有任何問題與建議,歡迎email給我讓我知道,我會一一回信,希望能幫助大家!

也謝謝你/妳願意閱讀我的文章,有幫助的話幫我拍拍手,我們下次見 !

Vision工作室

建哲 0526

--

--

陳建哲
陳建哲

Written by 陳建哲

常常懷疑人生的課程培訓師。AL加速學習法認證引導師;Mail: Calvin@visionfive.net

No responses yet